濕地屬于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生態系統,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增快以及生態景觀需求的不斷提升,城市濕地公園漸漸興起。下面淺談一下
濕地公園景觀的設計方法,希望對您有幫助。
1、濕地生態功能展示區景觀設計
濕地公園生態功能極其豐富,除了可以凈化水質外,還可以實現濕地生物的多元化。一方面,濕地水質凈化屬于生態凈化的一個過程,表現為濕地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物質轉移以及能量轉化,能夠吸收與降解污水之中包含的有機質;另一方面,使之成為濕地系統之中動物的食物,在凈化水質的基礎上,確保生物多樣性。濕地公園設計,需構建觀鳥臺、水上棧道以及廊亭等,讓人們能夠感受濕地環境。要想確保濕地公園植物景觀設計具備多樣性,應結合當地濕地植物來進行科學的配置,確保其可以為生物創造出優良的生存環境,以此來維護濕地環境多樣性,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濕地景觀效果。例如設計濕地植物的過程中,可構建人工鳥巢,吸引濕地鳥類到此地棲息,增強濕地景觀自然獨特性。需要注意的是,要想降低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所產生的影響,需嚴格控制濕地公園中游覽線路密度以及游憩設施數量。其次,還需增強對安全保護設施的建設,避免出現落水等情況。
2、濕地道路系統與植物設計
建設城市濕地公園道路系統,在材料以及交通工具的選擇方面,均需要將環保性作為基礎,防止對生態濕地公園系統產生干擾與破壞。因此,設計師在濕地公園設計時,可將主干道控制為3m,并采取柏油路的方式,同時在其單側安裝高桿燈,高度控制在6~8m內,雙側設置自然排水溝。就次干道而言,可設置成寬度為2m的柏油路,同時在道路兩旁設置觀光座椅,滿足游客休憩需求,并在道路兩側設置自然排水溝。其次,通過礫石或石板對游步道予以鋪設,寬度為1m,并安裝照明燈等,進而為游客創造漫步休閑區。在水上交通方面,可采取木棧道以及游船等方式,這樣既能夠達到返歸自然的效果,還可以讓人們更好地對美景予以欣賞。
另外,植物設計在城市濕地公園景觀之中具備著極其關鍵的作用。對此,城市濕地公園在對植物景觀予以設計的過程中,需重視種類多元化,盡量選用鄉土植物,促進整體設計美感的提升。為了實現這一點,景觀設計師需在濕地公園景觀之中應用區域性植物種群,提升植物多樣性以及增強景觀設計所具備的層次感。根據景觀多元化訴求,重視對各類植物的科學的搭配,進而為動植物創造出良好的生存與棲息環境。同時,需重視對喬灌木以及濕生植物等擁有濕地特點的植物予以栽種,設計師需深入了解濕地公園的具體狀況,選擇和其匹配度較高的水生及鄉土植物。
3、濕地橋體設計
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景觀橋體,需重視對橋體的設計,讓游客在橋上就能夠欣賞到美麗的濕地風景。橋屬于濕地視覺效果最好的地點之一,橋體在濕地公園之中可點綴風景。并且,在我國古典園林景觀之中,基本均會設置小橋,進而利用橋體創造出小橋流水的愜意景觀。對設計城市濕地景觀時,應將橋體設置在觀景效果最佳的區域,其屬于視覺焦點,能夠增強空間的層次感,并在水環境近、遠景之中存在著襯托作用,以及空間過濾與銜接作用。對橋體材質予以選擇的過程中,應盡量選擇花崗巖、防腐木、混凝土露骨料等。例如防腐木適宜在整體形態較為曲折的小橋中應用,采取此造景方式,能夠和整體景觀更加的符合,以便于構建出具有高密度性特點的綠色生長體系。
4、濕地體驗區景觀設計
濕地體驗區景觀進行設計,需將人和環境的互動關系作為重點,提升人們的歸屬感以及親切感,通過地形改造、水文連通等方式予以呈現。例如在施工時,構建沼澤、河流片段、噴泉、開敞水面以及瀑布等相關景觀形態,對漁事、農耕文化以及水體景觀等生產活動予以展示。同時可在淺水區中栽植水稻,開展插秧以及打漁等體驗活動,讓人們更好地對田園生活進行體驗,實現娛樂和科普、景觀和生態的科學結合。其次,構建體驗區時,應將位置選在濕地敏感度不強的地方,降低對野生生物棲息地的干擾。
5、濕地水系設計
水系設計可以在根本上促進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設計效果的提升,并對濕地公園整體環境予以優化。水系設計包含水環境整治和駁岸設計,設計師對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景觀予以設計時,需對水環境予以科學的保護,構建自然式生態效能沉淀池,進而對水體予以有效的過濾,降低水體污染,優化水質。其次,防止對濕地公園予以養護時,化肥與農藥對水體產生污染。而駁岸設計主要涉及可變駁岸、自然生態駁岸以及硬質駁岸,設計人員需根據水體設計需求,對駁岸類型予以科學的選擇與規劃。
總之,在設計城市濕地景觀時,除了需對居民需求予以滿足之外,還應通過濕地公園對一個城市所具備的價值觀念進行體現。城市濕地公園實質在于物質實用性與精神追求之間的統一,因此增強對濕地公園的景觀設計極其重要,并且也只有對濕地公園自然環境和當地人文環境的融合,遵循自然規律,并秉承生態原則來進行設計,才可以確保人和自然之間能夠和諧共處,促進濕地公園社會公益性的提升。